新闻与媒体 GLEIF 博客

中国视角:全球法人识别编码(LEI)在跨境支付中的现状与未来

在这篇客座博客中,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SHIFD)前沿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兼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深入讨论全球法人识别编码(LEI)在全球范围内的积极采用如何重塑跨境支付,并在保障安全的同时,有助于打造更加低成本、高效、透明的跨境支付生态系统。此外,邹博士还谈及LEI在中国经济中日益重要的角色。


作者: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前沿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邹传伟

  • 日期: 2024-05-28
  • 浏览数:

自2020年起 ,二十国集团(G20)将“改进跨境支付”列为优先事项,并强调探索全球法人识别编码(LEI)应用的必要性。您认为,提高全球LEI采用率有助于解决当前跨境支付面临的哪些挑战?

2020年4月,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在给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的《改进跨境支付:第一阶段报告》中明确提出“数据标准碎片化、互操作性低”这一当前跨境支付面临的重要摩擦因素。目前,同一法人实体的代码、名称和地址等信息的填写有多种标准,比如SWIFT BIC号码。这种情况为跨境支付市场参与者在业务处理和合规审查等方面带来了很多挑战。全球法人识别编码(LEI)是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金融服务 全球法人识别编码》国际标准为法定实体分配的唯一识别编码,并与包括SWIFT BIC在内的五种识别码之间存在映射关系,有助于统一跨境支付中法定实体识别编码标准,提高跨境支付系统的互操作性,支持直通式处理(STP)。

2024年2月,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全会同意发布就建议16及其释义的一系列可能的修改方案,以公开征求意见。拟议修订首次建议通过LEI识别作为支付发起方和受益方的法定实体。您认为,LEI能在跨境支付透明度和打击金融犯罪等方面有哪些贡献?

LEI将显著改进跨境支付透明度,提高跨境支付市场参与者的数据管理效率,帮助它们将跨境支付涉及的法定实体信息与风险管理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匹配,合并管理针对同一法定实体的风险敞口,更好地满足“了解你的客户”(KYC)、反洗钱(AML)和反恐怖融资(CFT)等方面的合规要求,协助客户尽职调查(CDD)和制裁合规,并打击金融犯罪。

ISO 20022 标准作为金融服务领域的通用报文解决方案,是指导金融信息交换规范的方法论,并在国际上基本形成了逐步向ISO 20022标准融合过渡的共识。国际清算银行支付和市场基础设施委员会(CPMI)在关于ISO 20022协调要求的咨询结论中支持使用BIC或者LEI来识别收付款机构,甚至代替收付款机构的名称和地址。您认为,在全球支付体系向ISO 20022标准迁移过程中,将LEI嵌入各类信息交标准中有哪些好处?

ISO 20022是一个开放的报文标准,有更强的信息交换能力,使跨境支付更便宜、更快、更透明。在SWIFT计划于2025年停止在跨境支付报文中支持MT报文标准的背景下,全球支付系统运营者正在加速向ISO 20022标准迁移。将LEI嵌入各类信息交换标准将主要产生以下好处:第一,促进直通式处理(STP);第二,促使自动化对账,提高跨境支付业务处理效率;第三,支持更有效的反洗钱(AML)和反恐怖融资(CFT)审查;第四,提高支付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促进跨境支付系统的互联互通。

除了有助于加强跨境支付透明度外,LEI亦能在促进贸易数字化和跨境业务合作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以上海为例,上海市人民政府计划在2025年打打造“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 ,并基于LEI建立新的数字身份跨境互操作平台。将来,我们在中国可以期待哪些LEI的新型运用?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LEI在优化营商环境、对外高水平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的应用,是近年来LEI赋码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就牵头发布了《全球法人识别编码应用实施路线图(2020-2022年)》。除了人民币跨境支付以外,预计中国会在“一带一路”合作、跨境数据流通和服务贸易等领域推出LEI的新型应用。

跨境清算公司总裁许再越曾形象地比喻:“一个个体在境内靠身份证确定身份,出国就依靠护照;而LEI码就是企业在走出国门时的认证护照” 。您认为,LEI如何能够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及外资企业“走进来”?

在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外资企业“走进来”过程中,LEI将便利跨境法人数字化身份识别,支持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等应用,改进跨境支付,并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LEI为企业开展跨境的经济和金融活动提供了“信任底座”,能缓解跨境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信任缺失等问题,拓展跨境交易网络范围和市场深度。

基于当前新型技术的发展、监管要求的调整、以及各方对于更快、更便宜、更透明支付交易的期待,您对2040年跨境支付领域的格局有何预期?

在市场、技术和政策等因素的驱动下,跨境支付领域正进入创新活跃期,同时与各国境内支付系统的现代化相结合,将对国际金融基础设施产生深远影响。到2040年,G20自2020年以来“改进跨境支付”相关工作将已完成,跨境支付在成本、速度、可及性和透明度等方面将全面超越G20领导人2021年罗马峰会宣言确认的数量目标。尽管预测16年后发生的事情是非常困难的,但我预计到2040年,全球零售支付平均成本将降到0.8%,全球侨汇平均成本将降到2.4%;85%的跨境支付将在1小时以内到账,其余在1个工作日以内;跨境支付过程变得非常透明,用户能实时跟踪资金流通和到账情况。此外,预计到2040年,各国批发支付系统高度互联互通,在运营时间上不会留下任何间隙;快捷支付系统的跨境互联非常普遍,有效地解决了跨境支付“最后一公里”问题;LEI成为跨境支付中占主导地位的法人实体编码,跨境支付市场参与者的数据管理和风险管理效率非常高;在ISO 20022的基础上,会出现信息交换能力更强的报文标准。我还预计到2040年,“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在跨境支付交易量将占有至少25%的市场份额,跨境支付系统将经历范式转变。

如果您希望对博文进行评论,请使用您的姓名来识别自己。您的姓名将显示在您的评论旁。不会公布电子邮件地址。请注意,访问讨论区或在其中发帖即表示您同意遵守GLEIF 博客政策条款,因此请仔细阅读该条款。



阅读先前全部 GLEIF 博文 >
关于作者:

邹传伟博士,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前沿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自2006年至2019年长期供职于中央汇金公司、中国投资公司和南湖金服。北京大学统计学学士、经济学硕士,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经济学博士,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职业中期公共管理硕士。2015年获首届孙冶方金融创新奖和第五届中国软科学奖,2024年获第十二届金融图书“金羊奖”。专业著作曾于2013年、2014年、2017年和2021年入选第一财经“年度金融书籍”。2019年入选第一财经“年度机构首席经济学家”。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上海大学商学院校外导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数字金融资产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此文章的标签:
全球 LEI 索引, Global Legal Entity Identifier Foundation (GLEIF), 数据质量, 开放数据, GLEIF 服务, LEI 的业务案例, 标准